秋日的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天高地闊,清風拂面。
“站在這里,回首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裊裊孤煙。”2013年,也是在金秋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
在那場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此后不到一個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
一條陸路,一條海路。在世界版圖上,兩條始自中國的交通大動脈壯闊而恢弘,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的古絲綢之路重現世界視野。
2022年9月14日至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并對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
時光如梭,歲月作筆。9年來,從理念化為行動,從恢宏磅礴的“大寫意”到精謹細膩的“工筆畫”,“一帶一路”正成為造福沿線國家人民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穿過歷史長河、跨越浩瀚大海,“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何以應者云集、碩果累累?
讓我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走進一座古城。
撒馬爾罕,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城市,古絲綢之路上的樞紐之一,東西方文明在這里交匯。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烏茲別克斯坦期間,走進撒馬爾罕兀魯伯紀念館。
在一幅古絲綢之路路線圖前,習近平主席聽講解員講述中國漢代張騫出使西域、輾轉來到費爾干納(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歷史后說,希望你們多宣傳這段歷史。歡迎烏茲別克斯坦朋友去中國、去西安。
古老的絲綢之路,見證著中烏兩國源遠流長的友誼。蓬勃的“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中國成為烏茲別克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國,烏茲別克斯坦正從“陸鎖國”轉變成“陸聯國”。
同“新烏茲別克斯坦”戰略對接合作,與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土耳其“中間走廊”、沙特“2030愿景”等實現政策或規劃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開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國際合作平臺,是國際社會普遍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
絲路興,天下通。“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
今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這座歷史名城。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撒馬爾罕舉行。
精神相通、天然“結緣”,共建“一帶一路”與上海合作組織交相輝映。
2014年9月,杜尚別峰會,與會國家一致同意積極參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2015年7月,烏法峰會,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被寫入峰會宣言;2016年6月,塔什干峰會,各國一致同意繼續就落實這一倡議開展工作……
從天山山麓到里海之濱,從帕米爾高原到哈薩克草原,“一帶一路”合作在歐亞大陸繪出絢麗畫卷,讓“上合大家庭”成員的利益紐帶拉得更緊,合作之路走得更實。
穿透歷史煙云,連接中國和世界。“‘一帶一路’建設,倡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惡’,彼此要多拆墻、少筑墻,把對話當作‘黃金法則’用起來,大家一起做有來有往的鄰居。”
站在亞歐大陸腹地,放眼世界,共建“一帶一路”的能量也在中阿、中拉、中非、中歐、中國—中東歐之間不斷蓄積。
印度洋,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全線正式合龍貫通,馬爾代夫歷史上第一座跨海大橋由此落成。
東非,由中國承建的亞吉鐵路,穿越于埃塞俄比亞和印度洋亞丁灣西岸國家吉布提之間,一條鐵路由此成為了“國家發展象征”。
德國漢堡,一列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有序駛入,這條亞歐大陸上距離最長的合作紐帶,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
……
伴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創造歷史的故事、讓越來越多沿線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故事在全球各地不斷涌現。截至目前,已有140多個國家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覆蓋世界2/3的人口。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不是口號和傳說,而是成功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
歷史的時針,指向新的刻度。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倡議正是“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
乘歷史大勢,走人間正道。絲路精神穿越千年,正綻放出愈發奪目的光芒。
統籌:崔士鑫
策劃:杜尚澤
撰文:林欣雨
編輯:韓文鋆
校檢:朱利
制圖:王宇峰
圖片來源:新華社(攝影:鞠鵬、岳月偉,視覺:賴向東)